为什么将秦康叫来前堂,这就是原因了。
成长环境决定性格,有一个舞刀弄枪的老娘,还有一位在辽东打打杀杀的师叔祖,而秦堪本人虽然有个读书人的身份,但实际上也不是什么出口成章的才子,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整个人都不好了,每每见到陌生人,第一眼便以几个回合能将他斩于马下为衡量标准。
杨慎这样的书生显然只够一合之力,简单的说,在秦康眼里,杨慎是个废材。
秦府前堂内,杨廷和父子二人脸都黑了,杨廷和目光不善地盯着秦堪,无声示意他给个说法。
秦堪也不客气,当下一脚踹上秦康的屁股,怒道:“孽子无礼,这位乃是正德六年辛未科的状元公,还不赶紧礼参拜!”
秦康撇了撇嘴,神情有些不屑,看来还是没改变杨慎的废材印象,现在在他眼里顶多也只是个有着状元头衔的废材而已。
一听“礼参拜”四字,杨家父子表情都有些奇怪。
这话说得貌似无心,可两位都是当世儒,对礼节可是非常看重的,今日只是寻常的礼节性拜访,但秦堪却煞有其事的将下一代宁国公叫出来,特意给杨慎下拜,这事可就透着怪异了。
二人惊疑不定的仔细盯着秦堪的表情,见秦堪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刚才那句话似乎纯粹无心脱口,并无深意。杨家父子二人互视一眼,惊魂稍定。
秦康见老爹发怒,倒也颇识时务,二话不说便朝杨慎扑通跪倒,重重磕了个头,动作非常敏捷,可谓迅雷不及掩耳。杨慎吓了一跳,反应过来后刚待伸手拦住,秦康的礼已经施完了。
“小子秦康,拜见状元公。”带着几分奶气和几分酷酷的语气。秦康磕完头后便自己站了起来。
杨慎苦着脸连道不敢。一旁的秦堪却道:“光见礼还不够,过来,摸摸状元公的右手,多摸一会……”
秦康愁眉苦脸上前拉住杨慎的手。
杨慎如坐针毡。神情非常尴尬。
“感觉到什么吗?”。秦堪谆谆善诱。
“没有。”
“孽子!状元公的才气你难道没感觉到?”
“感觉到了。”秦康点头。老爹发怒的时候说什么便是什么。
“好。沾到状元公的才气了,去摆个香案,给状元公上柱香……”
杨慎不淡定了。被狗咬了似的跳了起来,面红耳赤道:“使不得,万万使不得!”
杨廷和也不淡定了,今天来拜访秦堪的节奏似乎已全被打乱,于是急忙道:“秦公爷太……呃,太隆重了,犬子担当不起,真的担当不起……”
秦堪愁意满面叹气,拉过一旁的秦康,指着他的小脸道:“杨丈夫何必自谦,看看,看看,我家这个才是名副其实的‘犬子’……”
令秦康速速滚回书房,秦堪和杨家父子寒暄了几句,杨廷和这才说到正题。
原来杨廷和今日却是来为杨慎求官。
从正德六年高中状元,入翰林院为修撰,兼弘文馆讲官,直至今年已是第八年,翰林院里苦熬八年的进士可不多,更何况还是堂堂状元郎,这份资历不论怎么说也该熬够了,该出头了,京官也好,外放地方也好,终归该有个说法。
可难就难在,杨廷和如今是内阁首辅,子的差事按理说只消他一个眼神,下面的人就该心领神会,然而杨廷和太看重名声了,这个眼神怎么也不敢给,生怕御史言官们参劾。更怕被士林学子们耻笑怒骂,有朝中同僚主动提出为杨慎安排官职,都被杨廷和恶狠狠骂了回去。
眼看一年又一年过去,如今杨慎已三十四岁,还是翰林院的一个小修撰,杨廷和终于坐不住了,自己不方便为子谋官职,只好登门拜托秦堪帮忙。
这十年来,杨廷和不知不觉跟秦堪走得越来越近,刚开始只因秦堪拿住了他收受宁王贿赂的把柄,后来跟秦堪熟悉以后,杨廷和也清楚知道了他的志向,再看这十几年明内外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似水到渠成,可细细一寻思,件件都跟秦堪有关。
杨廷和是读书人,从一介秀才举子做到当朝首辅学士,读书人的理想和志向并未丢失,他也有着富国强军的梦想,他也希望看到这个沉疴渐重的国家在他这一代焕发新的生机,每个读书人都在声嘶力竭的喊着同样的口号,可真正做到的,却只有秦堪一人。
杨廷和终于明白当初李东阳为何一直偏袒着秦堪,也终于明白李东阳致仕离京时为何将昔日的门生故吏全部托付给秦堪,因为秦堪是真正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绝不是嘴上的口号,而是默默的一步一步用尽全力实现它。
杨廷和也被折服了,他终于敞开心怀愿意为秦堪铺平道路,扫除障碍,和秦堪一起朝遥远的理想蹒跚而行。
如今秦堪与杨廷和的关系,比政治盟友更亲,这也是今日杨廷和携子杨慎拜访秦堪的原因,这件事情别人拉不下脸去做,但秦堪一定能帮上忙,而且也不会丢了内阁学士的面子,因为杨廷和在秦堪面前早已没有面子可言,可谓丢无可丢。
想当初秦堪的老丈人杜宏进京,那时刘瑾当政,把持朝纲,秦堪楞是靠一己之力生生将都察院左都御史的重职从刘瑾手中夺过来送给老丈人,丝毫不怕刘瑾怨毒的报复,更不怕满朝悠悠众口,实在是内举太不避亲了,杨廷和对秦堪的脸皮厚度有着非比寻常的信心。
开口求人总有几分赧然,但把事情说开后,杨廷和倒渐渐坦然了。
秦堪果然没让杨廷和失望,沉吟片刻后便拍了板,决定帮杨慎谋一个肥差,通政司左参议。
这个差事油水并不多,但胜在权力,到什么程度呢?皇帝的圣旨若不靠谱,司礼监发到通政司后,左参议有权把这道不靠谱的圣旨扔回皇帝脸上,拒绝执行,俗称“封还”。(未完待续……)